內容來自sina新聞cn

澳新銀行劉利剛:反對成立超級金管局 銀監會並入央行可行



前海聽風錄|澳新銀行劉利剛:反對成立超級金管局 銀監會並入央行最可行(下)

文/前海傳媒 李哲

經歷過股災沖擊波,再加上互聯網金融的蓬勃興起,圍繞著中國金融監管改革最近以來備受市場關註。

把現有的“一行三會”合並,亦或是成立新的超級金融監管機制,外界的說法,各有不同,亦有爭議。澳新銀行首席經濟學傢劉利剛此前曾任職香港金管局、亞洲發展銀個人信貸額度最高行學院、世界銀行[微博]等,相比國際化經驗而言,他對於中國金融監管也有自己的看法。

劉利剛認為,把一行三會合並或者成立新的超級監管機制都不合適。中國可以做的是,把銀監會回到央行[微博]。這樣銀行的監管和貨幣政策的傳導能協調,證監會[微博]與保監會則可以繼續保持獨立,但要由央行要主導金融監管,這樣一個央行領導的金融監管機制。

對於“超級金管局”一說,劉利剛表示瞭極大反對。他說,超級監管機構建立之後,如果不能在央行內部的話,央行的貨幣政策將會無所適從,等於隻有一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在現狀中國金融發展狀況下,監管都從央行出去的話,央行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難做,因此,超級的金融監管制度是很難可行,如果把它放在央行內部,也不適合,這對證券市場、保險市場也將不利,這裡面還有部門的因素,貨幣政策還是會受影響。

前海傳媒:資本賬戶開放是否應進一步加速?

劉利剛:今年年初,周小川行長承諾到今年年底中國資本賬戶基本開放。在今後一段時間,預計開放的力度會加速。目前,中國企業走到海外,或中國金融機構到海外設分支機構,它所受到的阻力和限制都很少瞭,因為在一個資本賬戶開放的國傢,它是歡迎中資到那裡去設置機構,當然每個國傢在金融行業,都有一個宏觀審慎監管的機制,隻要能滿足這個要求的話,它不會設置特殊的障礙讓你不能進入。

在這方面也說明,中國下一步的金融改革,是怎樣放開我們自己對海外金融機構監管的放松,同時在資本流動方面,中國的資本到海外去,需要更大的放開,比如QDII2,就是一個逐漸允許中國居民更加自由地到海外投資,對普通居民來說,每人每年能換匯5萬美元,那麼在QDII2方面已經放開到100萬,如果說這樣的資本賬戶開放政策能波及更多的居民,那下一步中國資本賬戶將會更加開放。

同時,下一步資本賬戶開放更多的是開放資本的外流,資本的流入在多年來的改革中已經做瞭很多。另外,資本市場的開放需要進一步擴大,比如說債券市場,下一步是不是除瞭國外的央行、主權基金,對海外的機構投資人也可以放開,在股市方面,現在還是有QFII,將來如果用人民幣進來,是否可以沒有QFII的要求,在中國股市和海外股市的打通方面,滬港通基本上打通瞭,下一步是不是深圳和香港,甚至將來上海市場可以跟其他的國際金融中心直接打通,這樣的改革在今後是可以期待的。

前海傳媒:最近國內對金融監管改革討論很多,比如"一行三會"合並或調整等,從上半年的股災,我們也看到國內金融監管協調方面存在問題。

劉利剛:是的,金融監管下一步該怎麼走,這方面的改革確實是比較難。比如2008年危機之前胎房貸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英國有金融服務管理局,危機之後,它解散瞭跟銀行相關的監管回到瞭英格蘭銀行。從中國的角度,如果把保險、證券都放到央行,我覺得也不太適合。

當年銀監會分出去的時候,我當時在亞行工作,我們當時的意見是在那種時候,中國的銀行監管從央行分出去是不合適的,後來也看到出現瞭很多問題,就是銀監和央行意見不一致的話,它會影響貨幣政策傳導。

中國可以在下一步做的是,把銀監會回到央行。這樣銀行的監管和貨幣政策的傳導能協調,特別在中國的現狀下,銀行在金融系統占絕對的比重,可以考慮讓銀監會重新回到央行,以後銀行監管由央行來做。證監會和保監會,如果把它放在央行,就比較困難,今後可以由央行要主導金融監管,在某種程度上,證監會的地位相對於央行要低一些,保監會更是如此,那麼由一個央行領導的金融監管機制出現,這可能是能做的事情。

我是非常反對建立一個由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組成的"超級監管機構",這個超級監管機構建立之後,如果不能在央行內部的話,央行的貨幣政策將會無所適從,等於隻有一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在現狀中國金融發展狀況下,監管都從央行出去的話,央行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難做,因此,超級的金融監管制度是很難可行,如果把它放在央行內部,也不適合,這對證券市場、保險市場也將不利,這裡面還有部門的因素,貨幣政策還是會受影響。

在成熟的OECD國傢,對"超級監管機構"也都沒有好的看法,銀行之所以跟證券不同,是因為它的倒閉會造成傳導效應,而證券不吸收存款,很容易處理,它沒有傳導效應,所以,這兩個監管機構不應該在央行內部,那麼銀行就不一樣,它是一個吸收存款的機構,它的倒閉會造成金融系統的傳導效應,因此監管在銀行內部是一個比較好的安排。

前海傳媒:目前宏觀經濟還是很疲弱,貨幣政策該如何作為?

劉利剛:今年以來,降準降息已經做瞭很多,但我們發現一個很重要的現象,銀行並沒有把降準降息的好處傳導到實體經濟領域。這裡面存在一個貨幣政策傳導不順暢的問題。

今後降準降息還是有必要,但光有這些,很難解決企業面臨高成本的融資現狀,因此在貨幣政策放松的同時不能遺忘改革。

央行應該面對貨幣政策傳導不順暢的難題,要更加註重貨幣政策從資本市場傳導到實體經濟領域,應該允許企業可以自由地發債,來享受低廉的市場利息。同時,地方政府也面臨高負債的問題,今年雖然財政部允許進行債務置換,但置換的額度還非常的小,地方政府要進入債市發長期的債券,也應該進一步放開,使地方政府也能利用市場上便宜的利息去幫助它償還到期的地方融資平臺債券。

短期內,通過這樣的政策,能幫助企業有序去杠桿,更重要的一點是,企業和地方政府在不久的將來很難用盈利和稅收來支付高額債務,我們還要進一步通過私有化來實現中期目標,即通過混改政策,讓中央和地方的國企整體上市,用募來的資金來償還銀行高昂的貸款,隻有通過這樣,中國的經濟才會逐漸有活力,中國才不會進入像日本那樣因為負債表造成經濟衰退。

前海傳媒:您怎麼看所謂的"供給側改革"?

劉利剛:供給側改革,我覺得國內很多經濟學傢喜歡用一些新名詞來講很陳舊的東西,喜歡把陳酒換到一個新瓶子裡,但我們所講的問題,還是結構改革,還是通過競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降低消費者的消費成本,這些東西不必要用新的名詞來裝。更重要的是還是要看它的實質內容是什麼。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jrxw/20151204/100623931368.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ulyol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